隨著供暖季節的到來,室內開窗通風的時間減少,消費者對室內空氣質量的關注度顯著提升,特別是那些剛剛完成裝修的家庭。
面對市場上充斥的各類室內空氣甲醛檢測和治理服務,一些企業利用“甲醛致病”等恐慌性宣傳來制造需求,并通過不規范甚至欺詐性的檢測手段誘導消費者購買不必要的治理服務。
為保障居住者的健康,消費者需要提高警覺,避免陷入所謂的“甲醛焦慮”陷阱。首先,在選擇檢驗檢測機構時,應確保其具備合法資質。
根據法律法規,合格的檢驗檢測機構需持有市場監管部門頒發的CMA(中國計量認證)證書,且可以在相關官方網站上驗證這些機構的資質信息。
對于更專業的服務,還可以查詢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認可名單,以找到更為可靠的服務提供商。
在治理產品和服務的選擇上,消費者應當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跟風或輕信夸大的宣傳效果。
正規的檢測程序包括了現場采樣、實驗室分析等多個環節,而并非簡單的使用試紙或便攜式設備即可得出準確結果。
因此,對于上門服務的人員,消費者應要求查看其身份證明及工作證件,并確認采樣過程的專業性和樣品交接的安全性。
降低室內有害物質濃度的有效措施還包括合理控制裝修材料的使用量,優先選用低甲醛釋放或無醛材料,以及增加自然通風。
此外,空氣凈化器、活性炭吸附和水生動植物養殖等方法也能起到輔助作用,但需注意產品的質量和更換周期,以確保持續有效的凈化效果。
綜上所述,消費者應該采取科學的方法來評估和改善室內空氣質量,謹慎選擇服務供應商和治理產品,從而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居住環境。